摘要
先心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学界普遍认为,它与染色体畸形及基因突变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营养因素中叶酸的缺乏等相关,研究也提示💃,母亲孕早期的重大负性精神事件夜可能是复杂心脏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之一。
贺林院士发表演讲。
如今♏️👩🏿🦳,出生缺陷、肿瘤与意外伤害已成为影响我国儿童健康的三大主要杀手。根据最新全国妇幼卫生监测结果,在出生缺陷中,先天性心脏病占比大于25%💪🏼,已成儿童致残🧤、致死的首要原因🚶➡️。如何能在精准医疗时代,让先心病的预防治疗工作迈上新台阶?今天🙋♀️,杏宇娱乐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宣布正式成立精准医疗实验诊断中心👂🏿,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贺林担任中心主任🦌🪥,同时,作为人类单靶标基因组计划中的国内首个针对中国儿童先心病的基因组研究计划也正式启动。
儿中心院长江忠仪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如今我国每年新增先心病患儿约15至20万。心脏是人体胚胎发育过程中最早形成并发挥功能的器官,任何遗传突变和环境危害因子造成的调控异常都有可能影响心脏的正常发育,导致心脏疾病的发生。
“但是遗憾的是🧑🏻🔧,先心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学界普遍认为🪤,它与染色体畸形及基因突变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营养因素中叶酸的缺乏等相关,我们前期的研究也提示,母亲孕早期的重大负性精神事件夜可能是复杂心脏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之一。”
江忠仪指出🚴🏼♂️,从临床观察发现,污染严重的中部北部地区不仅先心病高发🥮,且复杂先心病的比例要远远高于污染较轻的区域。“但这些因素到底是通过何种基因组变异、如何与基因交互致病的呢?大家还不得而知。”据了解,儿中心已在前期研究中找到了40余种与先心病致病有关的基因,未来将通过本次基因组研究计划,进行进一步系统研究,从更大范围内了解先心病患者基因组的变异情况,发现致病易感基因及与变异和环境的交互作用。
目前,儿中心心脏中心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先心病诊治中心之一🙆🏼,先心病患儿入库样本量可达8000份。项目负责人表示,研究计划将对约2000例圆锥动脉干畸形及500例正常对照进行全基因组基因测序,通过父母基因组序列过滤及与正常基因对比,发现罕见致病突变。
“这一实验诊断中心的成立将把各科室的单兵作战先从加强诊断的角度上整合起来。”江忠仪介绍,“我们对此有三大期待💅🏼:希望能从基因突变♕、致病基因层面来分析环境对先心病发生发展的影响因素;希望对先心病的最佳治疗方案选择🧑🦽➡️、预后等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力求探索先心病早期诊断的方法。”
他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一个病例:曾有一名原发性肉碱缺乏症患者📷,临床表现为瓣膜性心脏病和心肌病,在外院以瓣膜性心脏病做过一次手术,但效果很不好。“我们给他做了分子基因检测后发现,其实并非是简单的病情叠加👩🏼⚖️,进行药物治疗后获得了较好效果,开刀反而帮了倒忙👢。”江忠仪表示,“我们希望,通过对致病基因的精准研究弄清不同先心病种类的防治方法,并进一步为孕20周前的孕妇提供诊断与早期干预,对我国人口质量🩱、儿童健康水平提升做出贡献。”
题图: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精准医疗实验诊断中心成立。来源:儿中心提供 图片编辑🚴🏽😜:雍凯